近年来,七星关区紧紧围绕省、市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安排部署,将轻纺产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富民的重要抓手,通过精准招商、优化服务、集群发展,推动轻纺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一批增长势头旺的企业在此扎根、生长、开花
走进毕节盛安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抓棉机、单轴流开棉机、高产梳棉机、气流纺机等各种自动化生产设备高速运转。
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在机台间细致巡查,时而俯身查看设备运行状况,时而精准调整设备参数,确保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能流畅高效。
毕节盛安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高档麻纺纱线为主的科技型企业,拥有面积6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及8条先进生产线,公司主要生产经营纺织新材料技术研发、纺纱加工、面料纺织加工、面料印染加工、产业用纺织制成品制造、产业用纺织制成品销售等方面的产品。
该公司从2024年8月开始试生产,目前月产量可达500余吨,年生产能力达到6000余吨。盛安纺织有限公司管理总监罗丰稔介绍,今年上半年公司产值已达8000万元,预计今年年产值将达1.5亿元。
轻纺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吸纳就业能力强、门槛相对较低、适合群众就近就业的显著特点。七星关区作为人口大区,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轻纺产业完美契合了“稳就业、保民生、促增收”的现实需求。目前该公司已吸纳就业400余人,人均工资4000余元。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技术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打造柔性化、数字化、绿色化的现代生产体系,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同步提升。”罗丰稔介绍。
在毕节鸿博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裁剪、缝制、质检、包装等工序环环相扣,这里同样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
“公司投入生产以来稳定就业的员工有100人左右,平均工资4000元,今年预计产值能够达到200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能,带动更多群众就业。”毕节鸿博服饰有限公司厂长赵小香表示。
据了解,园区内已建成的轻纺企业,如服装、鞋帽、箱包、家纺等,生产线上的大部分岗位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有效吸纳了当地城乡劳动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大量“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我以前在浙江的服装加工厂打工,后来听说家乡引进了很多企业,我就回来就业,现在每个月收入能有5000元左右,上班的同时还能照顾家庭,我觉得很不错。”海子街镇前所村村民翟女士高兴地说。
目前,毕节高新区落户轻纺企业48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户,已带动就业4000余人。主要产品有纺纱织带、成品服饰、箱包皮具、学生校服、床上用品等,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配套。今年1-7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75亿元,预计2025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5亿元。
七星关区轻纺产业已形成了一条以产业促进就业、以就业带动增收、以增收激活内需的特色发展之路。
下一步,七星关区将持续规划引领,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推动轻纺产业向品牌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力争将轻纺产业打造成为更具影响力、竞争力和带动力的支柱产业。
“毕节高新区轻纺局将持续在抓规划强引领、抓要素强保障、抓招引强链条、抓营商强服务、抓项目强生产等方面下功夫,完善产业链缺失的关键环节,实现产业集聚度提升。”毕节高新区轻纺局工作人员问端表示。